欧美国产高清欧美,久久精品久久久,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18285629851
當前位置:銅仁生活網  -  本地文章  -  本地

走進銅仁:讓非遺“活化石”火起來

2023/9/7 15:31:48

來源:銅仁市融媒體中心

評論:0

瀏覽量:4284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示各民族多彩文化之美。

9月4日至5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貴州、廣西、云南省(區)黨委網信辦及光明網共同主辦的“多彩民族有多彩”網絡主題活動走進銅仁。

圖片

活動緊緊圍繞“多彩民族有多彩”這一核心主題,結合線下采訪與線上宣傳,集中宣介少數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團結、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及省市縣三級媒體的編輯記者深入民族地區實地調研采訪活動。通過圖文、微博、AI海報、直播互動、短視頻等多種報道形式充分展示當地風土人情,講好民族地區發展的中國故事。


抵達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玉屏侗族自治縣,花燈、罐罐茶、簫笛、板凳龍、油紙傘……一個個鮮活非物質文化遺產穿越時空,千百年間、代代相傳,在線下線上平臺的展示中,絢麗多彩的“活化石”再次煥發光芒。

圖片

一場現代范兒的“非遺”晚會

圖片

9月4日晚,一場多彩民族有多彩網絡主題活動(印江站)在“歡聚印江”中唱響,“中國書法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十足的熱情展示著印江民俗、印江文化。

在印江博物館前,花燈、板凳舞、擺手舞一一上演,長號嗩吶的曲調悠長,帶有土家族苗族特色的改良版服飾驚艷亮相,以印江油紙傘為道具的舞蹈讓現場觀眾和記者眼前一亮。

圖片

DJ“打壘堆”將晚會推向高潮,刻在記憶里的土家擺手舞讓現場歡樂不停。“我們少數民族非常的熱情、非常好客,而且都能歌善舞,我非常高興能有機會來到印江,這些民俗表演,對我來說感覺非常震撼,少數民族中的藝術家們太多了,我也非常希望就是這里的文化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能有更多的人來我們印江來感受這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國日報孫美珍說。

地處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武陵山脈主峰、世界自然遺產地——梵凈山西麓。

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在客觀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有利條件,大量古老、獨特、神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存續,成為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瑰寶。

圖片

有高亢奔放的高腔山歌;古拙厚重的砂陶;圖案造型獨特的印染;寓意“圓滿吉祥”的油紙傘;傳統造紙術“活化石”白皮紙;“燈中夾戲、插科打諢,戲中夾燈、燈中演戲”的燈夾戲;集祭祀、音樂、舞蹈、戲劇表演于一體的儺堂戲……

這些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民族瑰寶,被悉心陳列在印江博物館內的非遺體驗館,為了讓“采訪團”全方位了解印江的非遺故事,這座縣城里最為宏偉的博物館,更是請來了省級、市級非遺守護者,為采訪團一行開啟了厚重的傳統文化之門。

圖片

非遺展館的頂棚,由整齊排列色彩斑斕的油紙傘鋪滿,扇骨上纖細密布的竹條錯落有致,承載著72道工序,從600年前傳承至今。20歲到65歲,印江油紙傘手藝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朝全依然在不遺余力地推廣印江油紙傘,“我們也在努力學習和更新,在保留油紙傘的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加入更為完整豐富的油紙傘技術,讓油紙傘轉化為印江特色的產品,讓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當下印江縣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對境內非遺實施保護,并積極促進非遺資源的轉化利用。土家族過趕年、土家族擺手舞、土家族焰火架編扎技藝、合水長號嗩吶等散落在民間的非遺項目被轉化為旅游產業,為非遺保護傳承注入源頭活水,從時光深處走來的非遺光芒再現,正一一走入百姓、校園、千家萬戶,并走向更大的舞臺。

山村里的百姓大舞臺

圖片

茶山環繞、空氣清新,一袋袋加工好的茶葉鎖住清香,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寨鎮團山村銷往國內外。

圖片

嗩吶迎賓、鑼鼓激蕩,團山村寨門前的歡歌載舞慶豐收,“賣花郎”“推車跑馬”花燈表演寓意吉祥,耄耋之年的傳承人精神抖擻,唱腔明亮。

“馬馬燈”是印江流傳的一種獨有的民間藝術形式,對老百姓而言“馬馬燈”是鄉間地頭的“草根戲劇”,更是拜年討好彩頭的喜慶表演。“推車跑馬花燈以前是在每個村寨要過新年的時候,要到處去跳花燈,以《跑馬推車報福來》來驅趕瘟疫,迎接新一年的福氣。”75歲的田慶權和80歲的田儒恩依舊活力四射,前段時間還將《跑馬推車報福來》帶上銅仁市2023年梵凈山民族非遺文藝大賽的大舞臺。

源起唐朝興于宋的印江花燈,以其介于民間舞蹈和民間小戲之間的特殊表演形式深受村民喜愛,《賣花郎》節目中,76歲周和平在唱起花燈小戲時神采奕奕,明亮的雙眸尤為醒目。“希望將花燈戲傳承下去,弘揚發展下去,讓人們喜愛我們印江的優秀傳統文化。”

圖片

飽含誠意的演出,讓光明網記者邱曉琴十分感慨。“因為我的家人就是土家族,然后我對土家族文化還是有很多了解,也感受到這個土家文化也非常有魅力,我也特別希望更多人去關注土家文化、關注印江、關注銅仁,也會把咱們這邊的故事這些非遺的文化講給我的同事啊,講給我的家人,讓大家了解非常絢麗多彩的土家文化。”

當下,印江縣正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美麗鄉村·踏歌而行”群眾文化系列活動讓非遺表演走村入寨,深受群眾喜愛。

“ 近期都會開展我們‘美麗鄉村·踏歌而行’系列活動,走入印江各村各寨,帶去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就比如說今天,我們具有代表性的儺戲、傳統花燈,以及鑼鼓嗩吶等,這些都是百姓非常喜歡的,而且這些節目其實也是源自我們的百姓。我們的群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旅局文化館工作人員田宏玲表示,印江將持續通過非遺節目展出的方式,讓現代人能夠更好地了解非遺文化,了解印江的民族文化,感受印江熱情。

侗鄉里的簫笛悠揚

“多彩貴州有多彩”主題活動在銅仁的最后一站,來到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侗鄉風情園,在這里,采訪團遇見了與大方漆器、仁懷茅臺酒并稱貴州三寶的玉屏簫笛,品嘗了油茶熬制的玉屏特色罐罐油茶。

圖片

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的三藩市舉行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玉屏簫笛以其造型獨特、制作精致、音韻清越、美觀大方等特點而一舉奪得了金獎,為世人所矚目。

百年后,在侗鄉風情園內,以簫笛為主題的展示館敘述著平簫玉笛的前世今生,在侗家女子的演繹里,被賦予新的樂曲和生命。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方面,因為我本身也是在做海外傳播,也希望來到這邊,把銅仁好玩的、有趣的資源,能夠通過我們的視角、系統分享給受眾,特別開心看到簫笛演奏,也希望以后有機會能更加深入地進行一些探索。”新華網宿鑫說道。

還未見罐罐油茶,便能聞到濃郁的油茶香,在鄉愁館內,玉屏罐罐茶傳承人姚敦烈早已用陶砂罐煨煮好佳肴。

圖片


罐罐油茶苦涼回甘、清香可口、醒腦提神,有祛濕熱、防感冒、治腹瀉的作用,是侗家人特別喜愛的飲食和招待客人的傳統特色佳品。

舀陶砂罐里沸騰的油茶水倒入碗里,蔥花、芝麻等佐料進一步激發香氣。“罐罐油茶的味道感覺出乎意料,挺好喝。”品味侗家攔門酒、看玉屏鄉愁故事,民族的團結和熱情讓國際在線王馨悅最為印象深刻。

“客人來到家,敬煙敬酒敬油茶”,如今,傳承人姚敦烈的油茶也成了致富產業,節假期一天能賣上2000碗左右。“我也教會了好幾個徒弟,希望這門手藝能繼續傳承下去。”

注重知識、情感和技能、手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一個個傳承人的堅守下,走入現代。那些刻在記憶里的“活化石”,讓民族的鏈條緊密相連,在銅仁的山水間,在匠人守護、新人傳承的加持下,讓文脈不斷,源遠流長,迎接熠熠生輝的未來。

(銅仁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怡珉 楊健 圖/文)

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此條信息!
發布評論:
評論內容:
驗證碼:
點擊更換圖片
看不清?換一張
18285629851
  • Q Q: 774239802
  • 微信: 18285629851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銅仁生活網”版權所有  |  ICP證:黔ICP備19012430號 貴公網安備 52060202000255號  |  技術支持:銅仁生活網(v2023.2)  |  
網頁內的所有信息均為用戶自由發布,交易時請注意識別信息的虛假,交易風險自負!網站內容如有侵犯您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舉報信息、刪除信息聯系客服